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2:25:11   浏览:93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财关税[200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海关广东分署,海关总署驻天津、上海特派办,各直属海关:
《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关于进口货物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税收政策问题的规定


一、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境的下列货物,在进境时纳税义务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应纳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其他担保的,可以暂不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并应当自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出境;经纳税义务人申请,海关可以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延长复运出境的期限:
(一)在展览会、交易会、会议及类似活动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货物;
(二)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使用的表演、比赛用品:
(三)进行新闻报道或者摄制电影、电视节目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四)开展科研、教学、医疗活动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用品:
(五)在本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列活动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种车辆;
(六)货样;
(七)供安装、调试、检测设备时使用的仪器、工具:
(八)盛装货物的容器;
(九)其他用于非商业目的的货物。
上述所列暂准进境货物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复运出境的,海关应当依法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上述所列可以暂时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范围以外的其他暂准进境货物,应当按照该货物的组成计税价格和其在境内滞留时间与折旧时间的比例分别计算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因残损、短少、品质不良或者规格不符原因,由进口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免费补偿或者更换的相同货物,进口时不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被免费更换的原进口货物不退运出境的,海关应当对原进口货物重新按照规定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三、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免征进口环节消费税。
四、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六、在海关放行前损失的进口货物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的货物,可以按海关认定的进口货物受损后的实际价值确定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中的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并依法计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七、进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八、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口货物减征或者免征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海关按照规定执行。
九、本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
工作机构:
为了做好劳动保障系统《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对各司局1988年以来的政策性司发文进行了认真清理,决定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现将废止的政策性司发文目录予以公布,其中,带*号的文件将以我部办公厅的名义
重新印发。

废止的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目录
养老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原“五·七” | | |
|1 | |劳险司函字〔1991〕3号 |1991.01.26|
| |家属连职工退休养老问题的复函 | | |
|--|--------------------------|--------------|----------|
|2 |关于日侨卢小松退休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1〕33号|1991.12.20|
|--|--------------------------|--------------|----------|
|3 |关于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待遇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3〕5号 |1993.01.18|
|--|--------------------------|--------------|----------|
|4 |关于对判刑人员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5 |关于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5〕13号|1995.04.25|
|--|--------------------------|--------------|----------|
| |关于对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 | | |
|6 | |劳险司函字〔1996〕22号|1996.06.25|
| |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遇到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关于原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过井下、高温、 | | |
|7 |有毒、有害身体健康等工种的转业、复员、 |劳险司函字〔1996〕26号|1996.08.20|
| |退休军人,其军龄可否折算工龄”的复函 | | |
|--|--------------------------|--------------|----------|
|8 |对北京市劳动局京劳险文〔1996〕102号请示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33号|1996.11.12|
|--|--------------------------|--------------|----------|

| |关于对煤炭部财务劳资司《关于怎样具体界定离退 | | |
|9 | |劳险司函字〔1996〕34号|1996.11.13|
|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范围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对于如何正确执行劳部发〔1995〕262号通 | | |
|10|知的请示》及《关于原郑州市二七线路金具厂部 |劳险司函字〔1996〕40号|1996.12.18|
| |分退休职工要求逐月发放退休金的函》的复函 | | |
|--|--------------------------|--------------|----------|
|11|对《关于合同制职工退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39号|1996.12.25|
|--|--------------------------|--------------|----------|
| |关于职工被逮捕或免于刑事处分期间 | | |
|12| |劳险司函字〔1997〕2号 |1997.02.22|
| |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问题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广东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 |
|13| |劳险司函字〔1997〕17号|1997.11.11|
| |统筹问题的处理意见的复函 | | |
---------------------------------------------------------
医疗、工伤保险部分
----------------------------------------------------------
|序 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1|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想》的意见 |劳险司函字〔1988〕7号 |1988.08.29|
|---|--------------------------|--------------|----------|
| 2|关于对“职工因工残废评定标准”的意见的函 |劳险司函字〔1988〕11号|1988.11.19|
|---|--------------------------|--------------|----------|
| 3|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与非因工死亡待遇界线划分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1〕22号|1991.07.30|
|---|--------------------------|--------------|----------|
| 4|关于患矽肺病职工退休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 5|关于研究解决工伤保险基金节余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5〕17号|1995.06.29|
|---|--------------------------|--------------|----------|
| |关于对处理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的职工在外派劳务 | | |
| 6| |劳险司函字〔1995〕29号|1995.12.15|
| |中因工死亡的赔偿金权益纠纷一案征求意见的复函 | | |
|---|--------------------------|--------------|----------|
| 7|关于工伤保险应实行属地原则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21号|1996.06.15|
|---|--------------------------|--------------|----------|
| *8|关于重庆市劳动局《关于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社医司函〔1998〕3号 |1998.12.30|
|---|--------------------------|--------------|----------|
| |关于对江西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 *9| |劳社医司函〔1999〕4号 |1999.04.20|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山东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10| |劳社医司函〔1999〕22号|1999.08.16|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待遇有关问题的请示》| | |
|*11| |劳社医司函〔1999〕23号|1999.08.31|
| |的复函 | | |
----------------------------------------------------------
培训就业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时间 |
|--|-------------------------|---------------|----------|
| |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 | | |
|*1| |劳培司字〔1997〕20号 |1997.04.30|
| |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补充通知 | | |
|--|-------------------------|---------------|----------|
| |关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学校毕业生 | | |
| 2| |劳社培就司函〔1998〕6号 |1998.07.23|
| |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事的复函 | | |
|--|-------------------------|---------------|----------|
| 3|关于加强对举办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班管理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5号 |1998.09.24|
|--|-------------------------|---------------|----------|
| 4|关于对规范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社培就司函〔1998〕42号|1998.10.26|
|--|-------------------------|---------------|----------|
|*5|关于印发《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9〕63号|1999.09.20|
|--|-------------------------|---------------|----------|
| |关于对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对〈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 | |
| 6| |劳培司字〔1998〕20号 |1998.03.18|
| |中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确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重点监控地区和加强春运期间| | |
| 7| |劳社培就司发〔1999〕2号 |1999.01.15|
| |重点监控工作的通知 | | |
|--|-------------------------|---------------|----------|
| 8|关于就业经费核算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20号|1998.11.09|
|--|-------------------------|---------------|----------|
| 9|关于劳务输出扶贫试点工作经费补贴办法的函 |劳就司字〔1996〕33号 |1996.06.07|
---------------------------------------------------------
农村社会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6-10)的| | |
|*1| |民社险函〔1992〕第1号 |1992.05.18|
| |通知 | |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11-16)| | |
|*2| |民社险函〔1992〕第3号 |1992.08.08|
| |的通知 | | |
|--|----------------------------|--------------|----------|
|*3|关于退保金计算问题的意见 |民社险函〔1992〕第4号 |1992.08.08|
|--|----------------------------|--------------|----------|
|*4|关于印发缴费阶段标准单证明和操作流程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5号 |1993.04.19|
|--|----------------------------|--------------|----------|
|*5|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8号 |1993.06.05|
|--|----------------------------|--------------|----------|
|*6|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14号|1993.07.22|
|--|----------------------------|--------------|----------|
| |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阶段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 | |
|*7| |险标函〔1994〕第8号 |1994.05.05|
| |单证的通知 | | |
|--|----------------------------|--------------|----------|
| |关于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金计发办法》有关事宜的 | | |
|*8| |险标字〔1994〕第9号 |1994.07.20|
| |通知 | | |
|--|----------------------------|--------------|----------|
| |关于推广使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系统 | | |
|*9| |险技函〔1998〕3号 |1998.10.10|
| |(2.0版)”的通知 | | |
|--|----------------------------|--------------|----------|

| |对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 | | |
|10| |险基函〔1997〕2号 |1997.09.16|
| |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省、市建立与使用调剂金的 | | |
|11| |险基函〔1997〕6号 |1997.12.10|
| |请示》的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关 | | |
|12| |险基函〔1997〕7号 |1997.12.10|
| |问题的请示》的函 | | |
|--|----------------------------|--------------|----------|
| |关于对云南省民政厅《关于能否将农村社会养老 | | |
|13| |险基函〔1997〕8号 |1997.12.29|
| |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紧急请示》的复函 | | |
-----------------------------------------------------------
劳动工资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1|对送回原单位进行劳动教养人员工资待遇的处理意见 |劳薪司函〔1991〕10号 |1991.11.14|
|--|--------------------------|---------------|----------|
| 2|关于改进实行五天半工作制后有关小时工资折算问题的复函|劳计司函字〔1994〕7号 |1994.03.17|
|--|--------------------------|---------------|----------|
| |关于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合同鉴定 | | |
|*3| |劳关司函〔1995〕7号 |1995.03.22|
| |工作的函 | | |
|--|--------------------------|---------------|----------|
|*4|关于《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核签章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综司函字〔1995〕6号 |1995.03.24|
|--|--------------------------|---------------|----------|
| |关于贯彻《关于改进完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办法的 | | |
|*5| |劳综司函字〔1995〕8号 |1995.05.08|
| |通知》实施意见的函 | | |
|--|--------------------------|---------------|----------|
|*6|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 |劳关司函〔1995〕25号 |1995.10.16|
|--|--------------------------|---------------|----------|
|*7|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当行政被告的通知 |劳社劳资司函〔1998〕2号 |1998.08.31|
|--|--------------------------|---------------|----------|
|*8|关于劳动合同鉴证问题的复函 |劳社劳资司函〔1998〕11号|1998.11.18|
----------------------------------------------------------



2000年1月31日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抚政发〔2005〕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抚顺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抚顺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抚顺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工作规则》、《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
三、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章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组成人员及职责
五、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各委办主任、各局局长。
六、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七、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对分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对非分管范围的工作进行协调和调度。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九、市政府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市政府专职副秘书长协助分管市长工作,受市长、副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协调处理市政府有关工作。
十、市长出市执行公务期间,由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主持政府工作。
十一、市政府各部门的主任、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第三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三、市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全市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财政收支平衡。
十四、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五、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研究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和制定规章,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
第四章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收支预决算方案、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城市规划调整、重要的城乡建设事项、预算外大额度财政资金支出、重要社会管理事务、法规议案和政府规章等重大事项,须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十八、市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要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十九、市政府各部门提交市政府讨论决定的事项,事前必须经过充分研究论证。政策性较强、涉及法律、法规的,要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论证;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要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县区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市长对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负责,副市长对分管工作范围内所作的决策负责,各部门行政主要领导对本部门的决策负责。
二十一、实行重大决策通报制度。市政府组成人员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对重要事项做出的决策,事后要及时向有关领导通报情况或提交市政府会议确认。
第五章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市政府要加强立法和行政复议工作。适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适时制定、修改或废止政府规章。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二十四、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决定、命令及国家、省、市的方针政策。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备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二十五、提请市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政府规章草案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或组织起草。向市政府提出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承办。
二十六、实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监督的具体内容是: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审查备案;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格进行确认公告;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争议;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实行统一管理。对监督中发现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按照有关规定,责令修改、废止或者予以撤销;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适当的,按照有关规定,责令改正。
二十七、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八、市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备案市政府规章。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九、市政府各部门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县、区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其他渠道反映的问题,对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整改。
三十二、实行行政监察制度。市监察局负责行政监察工作,负责检查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市政府决定、命令中出现的问题;受理违纪违法行政行为的检举、控告;调查处理违纪违法行政行为。监察中发现违反行政纪律的,提出监察建议,责令改正;对情节较重、造成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十三、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凡不属于国家机密的,都要向公众公开。政府各部门公开的内容包括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和权限、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标准、办结时限和结果。
第七章会议制度
三十四、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工作会议制度。
三十五、市政府党组会议由市政府党组成员组成,由党组书记或党组书记委托党组副书记主持召开。会议议题由市政府党组书记确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贯彻实施意见;研究推荐、提名、奖惩干部事宜;开展党内民主生活;研究其他需要由市政府党组决定的重大事项。市政府党组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
三十六、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和市政府各部门的主任、局长组成。市政府副秘书长列席,根据需要安排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列席会议人员名单由秘书长审定。会议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通报、讨论经济形势和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讨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讨论需要市政府全体会议确定的其他重大事项。市政府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第二、第四季度各召开一次,特殊情况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可临时召开。
三十七、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组成。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和市政协一位副主席为特邀固定列席人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财政局局长、市监察局局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为固定列席人员,其他列席人员由市政府办公厅根据会议议题需要提出名单,由秘书长审定。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确定上报省政府的重要事项,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讨论决定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具体工作,讨论通过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和向市人大常委会议的重要报告,讨论市政府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意见,讨论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提交审议的全局性或涉及多部门的重大问题,审定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命令、决定和涉及全局性的政策规定、行政措施,讨论决定以市政府名义授予集体、个人荣誉称号和奖惩事项,其他需要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事项。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召开一至二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议题,须经提出议题的县、区政府或市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分管副市长审定,涉及相关部门的要事先进行协调,形成统一意见;对个别意见不一致、又确需提交讨论的议题,须经秘书长、常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定,汇报人要将不同意见及根据表述清楚,供会议决策时参考。议题汇报人须为本部门的行政正职。市政府领导不能出席会议,须向市长请假。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除保密内容外,均应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新闻稿由秘书长审定。
三十八、市长办公会议的组成人员为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和有关副秘书长。办公厅有关副主任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列席。市长办公会议的召开由市长决定,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沟通近期工作,讨论研究市政府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确定有关具体事项。市长办公会议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
三十九、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主持召开,研究处理各自分工范围内的有关问题。市政府专题会议议题由主持会议的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确定。市政府专题会议不定期召开。根据需要确定参加会议人员。
四十、市政府工作会议由市长或副市长主持召开。会议议题由市长确定,或由副市长、秘书长提出报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定。市政府工作会议,根据需要召开。出席会议人员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如需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要报市长、常务副市长审定。市政府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四十一、市政府党组会议、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承办。议题确定后,涉及的文字汇报材料,由相关部门按要求准备,于会前1周报送市政府办公厅,由市政府办公厅于会前3天分送会议组成人员。市政府党组会议、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的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由市政府办公厅整理。市政府党组会议纪要由党组书记或副书记签发,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纪要由秘书长提请市长或常务副市长签发;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经秘书长审核,由市长签发。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审签。
四十二、市政府工作会议,由会议申报部门提出意见,提交办公厅送秘书长审核,报请分管副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批准,特殊重要的,报市长批准。市政府工作会议按照“谁分管谁出席”的原则,一般不安排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专业性会议,原则上由分管副市长出席并讲话。如需请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全市性会议,须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批。
四十三、控制会议规模,压缩会议时间,精简与会人员。能用其他形式部署工作和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的,一般不再召开会议;不需集中讨论和交流工作的会议,一般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不得要求与会议内容无关的部门和单位参加会议。市政府部门召开的本系统全市性会议,不得要求各县区政府领导参加。
第八章公文处理制度
四十四、市政府文件主要用于发布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安排本地区重大行政工作,发布政府规章、命令和决定,以及按照上级规定应当行文的其他事项。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根据市政府授权主要用于部署市政府某一方面的工作,转发市政府部门的报告、意见,发布某些事项等。市政府发文,由市长、常务副市长签发。涉及市政府工作的市政府办公厅发文,由秘书长或分管副市长、市长签发。
四十五、拟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按审核工作业务分工分别审核,涉及法规、规章方面的文件、会议纪要、合同要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把关。市政府各部门拟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公文,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承办部门在送交审核前做好协调工作,并履行会签手续。尚未协调一致,会签手续不完备的,公文审核部门不予受理。
市政府主办的市委、市政府联合行文,经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分管副市长签署意见,报市长审签后转市委处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属市政府办公厅主办的,由市政府办公厅审核,秘书长或分管副市长审签后转市委办公厅发文。
四十六、地方性法规草案、市政府规章,须先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并做出审核报告,由分管市长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后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以市政府议案形式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讨论通过的行政规章,由分管副市长签署意见,市长签发,以政府令公布。
四十七、需报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征地和农转非土地项目的请示性公文,由市国土资源局拟稿,送分管副市长审定后,由市长签发行文报省;市政府代省政府批准农转非土地的批复、市级出让和划拨用地项目的审批、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土地变更、抵押、租赁的公文,由市国土资源局代市政府审批签发。
四十八、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文件应少而精,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凡未按规定程序报送的文稿,公文审核部门和市政府领导不予受理。
四十九、国务院、省政府及所属部门发至市政府的文件、电报,由市政府办公厅接收、登记,送请市政府秘书长阅批,再根据秘书长的批示送请市政府相关领导批示。领导批示后的文件、电报,由市政府办公厅送达,领导、部门之间原则上不得自行传递。密级电报和省军级文件须在传递当日退还办公厅,不得复制和扩大传阅范围。
五十、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及无主管部门、无主管单位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报告,必须由报送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在报件上注明签发人。属于部门、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由部门、单位间协调解决,不应向市政府行文。
除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的保密事项外,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均应通过市政府办公厅统一转送,对违反程序直接向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的公文,市政府领导不予受理。
第九章公务接待工作制度
五十一、市政府公务接待工作的范围是:上级领导机关在我市召开的由市政府承办的会议;到市政府从事公务活动的省直机关部门以上领导,省直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领导及其随行人员;到我市进行政府间工作交流、业务联系的外市地副市级以上领导及其随行人员;军队到市政府进行公务活动的副师级以上领导及其随行人员;直接到市政府进行经济联系的国内外经贸团组、经济组织等;市政府领导指示安排接待的来抚宾客。
五十二、市政府的公务接待活动,由市政府领导主持,或由受市长、副市长委托的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持。公务接待要坚持“谁主管谁接待谁陪同”的原则,严格限制多位领导同时陪同。参加接待的人员名单由秘书长审定。
五十三、市政府公务接待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提出接待安排意见,经秘书长审定后报市政府有关领导批准。市政府办公厅按照领导批示制定接待方案,协助市政府领导组织好接待活动。市政府秘书长审定参与公务接待活动的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名单,并负责全程接待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十章作风纪律
五十四、市政府组成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简化接待,轻车简从,不要各地负责人到辖区分界处迎送。
五十五、市政府领导一般不为部门和县区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接受邀请参加地区或部门组织的一般性庆典活动,不参加具有商业性质的剪彩、奠基、揭幕、颁奖等活动。
五十六、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五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或者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的意见,事先须经市政府同意。
五十八、实行市政府组成人员离抚请假制度。副市长、秘书长离抚,应事前报告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各部门的主任、局长离抚,应事先报告分管副市长或秘书长。
五十九、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予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基层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主义作风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