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唐时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9:23:04   浏览:89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唐时华


为了不让昔日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福建省邵武市的退休老教师饶得心将自己的房子作为学生的贷款担保。当学生音讯全无后,他用微薄的退休金替学生偿还贷款。如今,老教师生活窘迫,疾病缠身,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却不仅没有对老师道一声谢谢,连老师为自己垫付的16000元贷款也绝口不提,销声匿迹。(《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5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化的熏陶,造就了我们厚重的民族文化。道德、良知、责任等词汇在中国的字典中熠熠生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名言千古流传,并被视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当我们面对报道中贫困学生的冷漠与逃避,我们曾经高亢的道德高歌刹那间竟然喑哑无语。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些在动物身上都已经成为自然传承的本能。反观我们报道中的贫困学生,面对在困难之中毅然为自己上学担保甚至还款的老师,却在完成学业后漠然远离,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在困难中,或许这位学生学会了技能,学会了生存,却单单忘却了责任、良知与感恩。这到底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道德的沦丧?

我们常常呼吁:关注贫困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然而,我们在给予物质援助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精神的扶持,忘记了对其必要的道德教育与约束,遗弃了我们曾经视若生命的理念追求。所以,才出现了为社会公众痛心疾首的贫困大学生受助数年认为理所当然,对捐助人毫无一个“谢”字的事件。才会导致大学生工作后高消费却不还助学贷款,让数额巨大的助学贷款成为一堆无言死帐的现象。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对大熊猫泼硫酸案、大学生贩毒案、大学生杀人案。从这个角度看,出现了本文所提到的麻木逃避曾经帮助自己老师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更深一个层次上看,贫困是什么,贫困是物质的缺乏,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理解。但是,我们还应该补充的是,精神上的贫困,道德上的贫困,良知上的贫困,责任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更悲哀。物质上的缺乏,还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精神、道德、良知与责任的贫乏,再富有的个人、国家、民族都将彻底沦为空乏的荒漠与废墟!

我们在近期的新闻中可以看见,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将不孝顺父母,遗弃家庭成员等内容新增到公务员考核标准上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用制度的手段来保障道德的实施,保障社会应有的秩序。然而,制度并非万能,即使是严肃的法律,也不是面面俱到。比如我们文中提到的老教师,他当然可以用诉讼的手段来追回替学生偿还的贷款。但是,有谁能告诉我们,有谁或者用什么手段,才能抚平那位曾经满怀激情的老教师伤痕累累的心?

在愤怒谴责的同时,回到问题的本质上来,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难道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此事的发生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日益增加的物质要求努力满足时,有多少会引导孩子学会回报与感恩?大学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外级四、六级考试,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可是却连学生基本的做人道理都没有教会;新闻媒体追捧高考状元,云南甚至包机送学生到北京报到,赚够了公众的眼球,却没能告诉学生临行前要为含辛茹苦的父母洗一次脚,要拜望一下满头白发的小学老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要求苛刻,变着花样考察应聘者,有的甚至复杂到要比试酒量与舞技的地步,却没有简单地看看应聘者是否会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一个座。当我们对这些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时候,后患,就已经产生。当我们放逐了道德的缰绳,心魔,就已经附身。

都说愤怒出诗人,然而愤怒却不能催生道德与良知。贫困不是罪过,但是漠视甚至放纵、催生精神贫困的行为却胜过犯罪。比贫困更可怕的是什么,这是现实出给我们每一个人最简单又最复杂的问题。

作者通联:昆明市南三环陆家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中心

邮编:650228 电话:0871-4095758 (办)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邢台市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实施办法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


邢台市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实施办法


邢署[1987]58号 1987年10月20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务院《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河北省贯彻执行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加强劳动纪律,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结合我市情况, 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只用于驻我市的部、省、市、县、区属国营企业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的职工。
第三条 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对违纪职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教育为主,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转化工作。
(二)职工发生违纪行为后,企业应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教育。对于情节较轻,认识较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再重犯的不予追究。
(三)职工违纪情节严重,但对所犯错误认识态度较好,并有悔改表现的,可分别情况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给予适当的行政处分,不作辞退处理。
第二章 辞退条件
第四条 企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经过教育和行政处分仍然无效的职工,予以辞退:
(一)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擅离生产和工作岗位,连续三到六个月完不成生产任务的。
(二)无视劳动纪律,连续旷工超过十天不满十五天的或全年累计超过二十天不满三十天的。
(三)玩忽职守,违反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指挥,造成产量、人身、设备等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四)工作不负责任,损坏或浪费,甚至挥霍国家资产,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五)服务态度很差,经常和顾客吵架,造成极坏影响而又屡教不改的;
(六)掺杂使假,缺尺少秤,以次充好,无视国家卫生法规,以及拒不接受消费者利益的;
(七)无正当理由,多次不服从组织的正常分配和调动,以及拒不接受生产和工作任务,不听指挥的;
(八)无理取闹,打架斗殴,严重扰乱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的;
(九)参与赌博,坑蒙拐骗,但还不够开除以上处分的;
(十)贪污、盗窃、损公肥私,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不够刑事处分的;
(十一)编造借口经常不上班,在外干私活、谋私利或者投机倒把走私贩私的;
(十二)犯有其它严重错误,影响极坏的。
第五条 按规定符合除名和开除条件的职工,不得以辞退论处。
第六条 符合辞退条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以及因犯罪被依法判处管制或缓刑的劳动 合同制工人,企业可以解除合同。
第三章 辞退程序
第七条 对于违纪情节严重,须作处理的职工,应由企业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争取同级工会的意见后,提出处理意见。
第八条 对于符合辞退条件的违纪职工,一般由厂长对其签发《辞退警告书》给予三至六个月的考察期,所犯错误性质比较严重,态度恶劣,表现一贯不好的,也可以直接予以辞退。
第九条 考察期从签发警告书之日起执行。此间,不享受奖金和厂内浮动工资,不能调动工作。期满后,对于认错态度端正,表现较好的违纪者,可以免予辞退做从轻处理。对在考察期内、未能悔过自新重犯者,则予以辞退。
第十条 辞退违纪职工,由厂长(经理)自主确定,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和市(县)劳动局备案。
第十一条 辞退中层以上干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先报请干部任免部门免去职务后,方可辞退。
第十二条 企业辞退韦纪职工时,要填写《辞退违纪职工情况表》,发给被辞退者《辞退违纪职工证明书》。劳动合同制工人解除(中止)劳动合同时,要填写解除(中止)合同制工作情况表,发给其《解除(中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被辞退者不再保留职工身份。
第十三条 企业发给辞退职工《辞退证明书》,应指定专人直接送交本人签收,不得由其他人员转送,如需邮寄,应由邮局挂号,并索取回执。
第四章 处理辞退争议的程序
第十四条 因辞退违纪职工发生争议,当事人应于收到《辞退证明书》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县、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请予仲裁,逾期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在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书面申请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查明事实,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
第十七条 经争议双方协商或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由仲裁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委员会成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协议)书一式四份,仲裁委员会存档一份,当事人双方各一份,企业主管部门一份。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争议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和仲裁委员会调解无效,以及调解(协议)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案件,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仲裁。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应在仲裁前四日,将仲裁时间、地点,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经两次通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 ,仲裁委员会可作缺席仲裁。
第二十条 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应经过充分协商,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定,仲裁决定必须如实记录协商中的不同意见。
第二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定后,应制作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委员会成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仲裁决定一式五份,双主当事人各一份,仲裁委员会存档一份,并送当地人民法院和上级仲裁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应在六十日内结案。
第二十三条 对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逾期不起诉又不执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仲裁费。
第五章 其它事项
第二十五条 职工被辞退后即为待业人员,不再保留职工身份。
第二十六条 被辞退职工的住房和落户办法:
(一)原则上自找住房。但已在原工作单位分配有住房,被辞退后又在原工作单位所在地落户的,一般可不退出。
(二)在城镇有配偶、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的,应移到配偶、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处落户,由外地迁移到邢台市的,应按公安部门户口管理条件审批办理。
(三)被辞退前是企业集体户口的单身职工,在城镇无父母、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的准许单位立户。
(四)家在农村,自愿回农村的可在其家庭所在村镇落户。农村有生产生活条件,要求改办为农民的,可按农民户落户。
(五)凡市内被辞退的职工,要求迁往其他小城镇、投靠父母、配偶及其他直系亲属,自谋职业的,公安部门应积极协助迁转落户。
(六)地质勘探、铁路沿线小站等流动分散单位被辞退的职工,家在农村或小城镇的,应回家庭所在地落户,无家的可在就近的城镇落户。
第二十七条 被辞退的职工,办理落户手续后,应持《辞退证明》及时到户口所在劳动服务公司办理待业登记,接受管理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
第二十八条 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应在辞退决定生效后,将被辞退的档案和辞退决定等材料,及时移交被辞退职工户口所在地的劳动服务公司接收管理,属于从农村招用的户粮关系不变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应随转到原所属县劳动服务公司接收。
第二十九条 被辞退的职工无端闹事,纠缠领导,影响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的,由公安部门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辞退违纪职工必须秉公执法。对于确属营私舞弊、滥用职权、借机报复的企业行政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由有关部门给予处理。
第三十一条 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外,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干预企业辞退违纪职工的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企业可根据《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以及本《实施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具体实施细则,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主管部门和市(县)劳动部门备案平衡同意后公布实施。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业,可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由邢台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与国发[1086]77号、冀政[1986]48号文件一并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嘉杭高速公路管理办法》的决定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嘉杭高速公路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4年7月14日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杨卫泽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苏嘉杭高速公路管理办法》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现决定对《苏嘉杭高速公路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十四条修改为:“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和服务区内设置广告设施发布广告的,应当经省交通、工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批准。在收费站区和服务区外,禁止在高速公路、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设置广告设施。

广告设置者应当做好广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苏嘉杭高速公路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